
夯实优质粮食和食物生产基础。顺应食物与营养消费升级趋势,加快构建营养型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,加强优质粮食生产和营养化加工, 实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“ 三品一标”提升行动,改造提升沿海渔港基础设施,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,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,建设规模化智能化仓储加工和物流基地,推动特征品质保持、提升、调控技术集成和标准化应用。
改善营养健康条件。建设营养与健康学校,将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,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,合理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和高龄津贴标准,确保低收入人口食物供给和营养不断改善。
深入拓展营养与健康公共服务, 推动发展营养健康专业化服务和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,加强营养师、营养指导员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,推动有条件的社区、乡镇和托育机构、养老机构、儿童福利服务机构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、营养指导员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ꎬ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、考核和指导。
(六)健全食物与营养可持续发展制度体系
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发展。完善营养健康标准体系,强化临床营养工作规范,完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制度,探索食品包装正面标签应用,完善食品(产品) 与营养成分的营养声称、保健功能声称标准及规范标识使用,支持开展农产品营养功能品质评价、食物品牌建设和全程质量控制。
提升食物与营养监测能力。加强食物与营养健康长期性基础性监测评价工作,完善农产品营养品质、食物成分的监测系统,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,加强食物消费与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、监测和早期预警,加大对儿童和老年人群的营养监测力度,健全食源性疾病及其相关突发事件应对预案体系。
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治理。加强全链条监管,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( 含食用农产品) 、在食品上虚假宣称“功能主治”等违法违规行为,加强源头治理,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和产地净化行动,健全完善畜禽产品检验检疫制度,严厉打击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、生物毒素超标、食品掺杂掺假、食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