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王建刚:扎根居延大地 绿染荒漠戈壁

  肉苁蓉专栏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4-09 17:01:28
Post Image
在额济纳茫茫戈壁,一名北京人跨越1500公里,用9年时间,以每年绿化荒漠面积超50000亩的速度,打造出一片31万亩人工梭梭林,硬是将曾经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变成绿洲,他就是我们熟悉的“戈壁老王”王建刚。近日,额济纳旗浩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刚被授予“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,面对荣誉,他诚惶诚恐地说:“我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,并且坚持了下去……”
图片

近期天气转冷,大部分植物停止了生长,王建刚行走在梭梭林间,时而蹲下查看梭梭长势,时而驻足远眺与天际线连成一片的梭梭林……王建刚今年六十岁,大漠戈壁凌冽的风沙在他的脸上“雕刻”出岁月的沧桑,当谈到利用新技术种植梭梭时,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充满自信:“今年延续了2022年在戈壁滩上采取点种的方式进行种植,新种的梭梭依然是翠绿色。点种的方法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,降低造林成本,最重要的是不用再挖树坑,对戈壁地貌也是一种保护,我觉得今后应该在全旗普遍推广这种新技术。”王建刚说。

图片

王建刚所说的新技术,就是改变传统挖坑植苗的种植方式,在自然环境下,采取光伏发电滴灌+点种的模式,让梭梭种子在戈壁上自然发芽、生长。点种的梭梭表现出适应性强,具有成活率高,长势快、节水等特点,两年内就能迅速成林,改变了当地绝大多数种植户购苗或育苗移栽种植梭梭树的模式,彻底解决了过去缺苗补苗时间长、成活率低的问题。王建刚告诉记者,现在点种梭梭林有5000多亩,全部成活,有的已经长到了两米多高,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。

图片

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王建刚白手起家,靠苗木种植走上了致富路。2015年8月,机缘巧合,他来到了距北京1500公里之外的额济纳旗,看到这里风沙肆虐、干旱少雨、环境脆弱时,他萌生了来植树造林的想法。起初,王建刚投入1300余万元,承包了额济纳旗东风镇52000余亩戈壁荒滩,开始种植耐干旱、耐盐碱的梭梭树。那段时间,王建刚和工人们顶着高温挖坑种树。到2016年5月,他硬是把这52000余亩梭梭在了这片戈壁荒漠上种活了。

“来的时候我从百度上查了一下额济纳,看到这个地方有胡杨,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地方,来了之后看到荒芜的戈壁滩,和想象中的不一样,但当时也没想着有多难,我觉得只要有地,我就能种出树来。”王建刚回忆起当年种植梭梭林的情景激动地说。

图片

但是戈壁滩上的酷暑严寒、运输不便、缺水缺电、忍饥挨饿、设备短缺出乎他的意料,从未种植过梭梭树的他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这一切考验着他的意志。但王建刚没有退缩,抱着一定把防风固沙事业做成功的信念,九年来经历了一次次实验失败,一次次总结经验教训,最终走上了自主创新的路子,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。

图片
他利用当地日照强烈、时间长的优势,采用光伏发电滴灌技术在戈壁滩种植和养护梭梭树,并自主研究对光伏发电设备进行革新,自筹经费建设了滴灌管道生产线,实现了滴灌多数规格管道的自给自足,管道使用年限从3年延长到10年以上,最终摸索出一套在戈壁滩低成本种植和养护梭梭树成林新模式,极大提高了梭梭树的存活率,为梭梭树大规模种植和成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“风沙一起,地窝子里全是沙子,吃喝条件都是相当艰苦。但是在我眼里,都是渺小的,再大的困难也没有我的梦想大。”王建刚告诉记者。
 
目前浩林合作社已建设光伏发电设备113套,种植梭梭树31万亩,其中铺设滴灌12万亩,存活率达85%以上,一道绿色的防风固沙林带已经形成,防风治沙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,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。如今沿着G213线公路两侧60余公里,王建刚的梭梭造林基地已绿茵成片,在荒芜的戈壁上形成了一道防风固沙绿色林带。
图片
位于东风镇额济纳旗浩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,停满了各种机械设备,大部分已损坏不能使用,数量多达几百台,这些都是王建刚这些年来种植梭梭时所使用,自2015年来到这里后,无数从崭新到报废的机器设备,默默陪伴着王建刚的绿色梦,更是这场植绿革命的无名见证者。
 
“现在已经基本成林,都有两米多高,这几年我看着这片林子,特别有成就感,来的时候这片是寸草不生的戈壁,现在长出了一片森林,我觉得在我人生中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。”王建刚看着眼前这片梭梭林充满成就感。
 
戈壁不仅要绿起来,还要能创造出更多的生态价值、经济价值、社会价值。2018年,王建刚开始在梭梭树下嫁接肉苁蓉。在旗委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,合作社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,已成为额济纳旗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中坚力量。截至目前,合作社在额济纳旗东风镇已自筹投入资金1亿多元,种植的梭梭林达31万亩,接种肉苁蓉12万亩,经济效益逐步显现。王建刚告诉记者,他已经有更长远的目标,投资建厂,肉苁蓉的精深加工,增加产品附加值,拓宽销售渠道,促进地方沙产业健康发展,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。

图片

九年来,王建刚扎根额济纳,以饱满的热情,坚定的信心,顽强的毅力,脚踏实地,认真做事,在居延大地上建起生态林,为额济纳生态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如今,王建刚虽然已经60岁,但他依然热爱这份事业,热爱额济纳这片热土,也将坚持不懈地把自己的绿色事业延续下去。
图片
记者手记:王建刚用实际行动,践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他说,做事就要把事做实做好,做出成效,才能对得起自己,无愧于国家。王建刚的身上有着吃苦耐劳、一往无前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和胡杨般坚韧不拔的品格,他扎根荒漠戈壁,脚踏实地,彰显出企业家的担当与作为,为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 
记者:张春生 额仁 赵勇强